社会工作大有可为
来源:宁国人才网
时间:2012-03-02
作者:宁国人才网
浏览量:
在我国,有超过200所高校设立了社工专业,以每所学校招收50名学生计算,每年毕业的学生就有1万名。然而,高校社工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并不多。
我国首部社会工作蓝皮书《中国社会工作发 展 报 告(1988—2008)》认为,社会认知度低,是我国目前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此外,蓝皮书还指出,我国社会工作面临人才总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制度尚未配套,法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新闻背景
未来4年我国将培养180万社工专业人才
近日,包括中组部、民政部和全国总工会在内的18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门文件。
在发展目标上,《意见》第一次系统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制度、环境建设的战略目标。在队伍建设上,《意见》提出了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战略目标。《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这一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即到2015年,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民政部社工司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我国社工从业人员在20万人左右,这意味着我国未来4年将培养180万社工专业人才。
在制度建设上,《意见》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围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关键环节,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在环境建设上,《意见》要求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认知认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共建共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果的良好社会氛围与发展环境。 车辉
■各方聚集
从600人到2万人,成都社工成长路漫漫
日前,2011全国地市级党政领导干部社会工作专题研究班在成都开班,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的专家学者面对全国各地40名领导干部,开讲社会工作管理。
在中西部地区,成都社会工作已走在前列。据成都市民政局人事处处长顾文辉透露,目前全市专业社工人才有600余人,今年报考专业社工资格考试的人数就达到了2000人,“计划到2015年要达到1万人,到2020年达到2万人。”
尽管充满信心,顾文辉并不讳言差距:从600人壮大到2万人,成都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2008年是成都社会工作发展的高速期。在抗震救灾需求的推动下,成都社会工作逐步形成有示范点带头,其余区市县竞相发展的局面。据顾文辉介绍,目前成都市有600名专业社工,全部活跃在基层。
不过,这600名社工的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都江堰和青羊区;行业分布也严重不均,大部分社工都从事社区建设工作,司法、教育等行业就较少。
随着社会管理的加强,社会工作服务内容发生变化,不少社工的专业知识技能欠缺也暴露出来。青羊区民政局局长戴鸿章说,“如何确保社工的知识技能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仍是一个难题。”
而都江堰民政局局长兰天雪则认为,除了需要培养更多专业社工人才外,政府资金的投入也是社会工作发展路上的一个瓶颈。“体制外的社工薪酬怎么解决,要建立组织的资金从何而来?”
“都江堰的社会工作是上海一手带动起来的。”兰天雪说,上海80年代率先启动社会工作发展,目前已经形成政府主导、高校参与、政企合作的系统发展模式。2008年地震后,上海在对口援建的同时也培育了都江堰的社会工作组织。
除了借鉴先进经验,与高校联合、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也是提升专业化的一条有利途径。兰天雪说,今年都江堰就与上海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建立了联系,聘请高校学者教授为顾问,邀请他们定期到都江堰为当地社工进行培训。
起步晚、社工队伍却十分强大的深圳则提供了另一条参考经验。“深圳政府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而且很好地借鉴了其他地方的经验。”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徐永祥认为,政府的重视与扶持在社会工作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年7月,成都市民政局展开2011成都市社会工作者水平证书登记工作,首次启用“全国社会工作者登记信息系统”,成都社工开始向专业化、规范化迈进。黄泽君
放弃高薪的幸福社工
因为一次选择,孙晶放弃了月薪5000元的工作,成了吉林省第一批大学生社工。从2008年至今,孙晶已经在社区工作3年了,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助需要帮助的社区居民,月薪只有1400元。毕业大学生都是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孙晶却放弃高薪工作,留在社区这个小天地里工作。
孙晶2007年毕业于长春市广播电视大学。她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吉林省移动通信公司的一个高薪职位,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但是工作一段时间,孙晶就发现这个工作燃烧不起自己热爱工作的激情。2008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她得知吉林省第一次面向社会和校园招聘大学生社工。孙晶被这个“朝阳职业”所吸引,辞掉工作,参加社工考试。她从26名应聘者中胜出,成为南关区曙光街道的一名社工。
对社工最早的概念是从电视剧里来的,在孙晶心里,社工应该是有爱心、有热情,接受帮助的人也应该是用笑脸回报社工,居民都是一片和谐和温暖。然而,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的。孙晶实习期间看到,社工每天的工作繁杂而琐碎,8点上班,下班几乎没点,周末常要加班。
苦和累不是孙晶最难忍受的,她担心的是居民不理解。孙晶发现很多居民根本不知道社工的性质,社工们经常遭到居民的鄙视,甚至破口大骂。
正式成为曙光街道珲春社区的一名社工之后,她开始接受各种考验。作为社区里面唯一一名女大学生社工,孙晶的到来还是挺受居民瞩目的。“这么漂亮的美女当社工,能呆得住吗?”居民议论都带着质疑。但是,孙晶用事实证明大学生做社工确实给社区工作带来一种全新的改变。
社区里有一处居民楼,每到供热期间,管道就漏水,在一次事故中,孙晶和同事在供热抢修工作人员没来之前,就亲自动手抢修。从那之后,她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开始有了赞誉声和表扬信。
今年6月份,在居民的投票选举中,孙晶当选为珲春社区的副主任,现在的她工作更是忙碌。“曾经有一种说法,大学生做社工是为了图安逸稳定。”孙晶说,社工既不安逸也不稳定,如果不热爱,根本无法坚持。吉林省第一批大学生社工还大多能够坚持,而这几年陆续进来的年轻人,都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
回想以前的日子,孙晶觉得自己现在过得更真实、更有意义。她曾经也有过有钱、有闲的日子,但是一点都不快乐,和现在心态完全不同。她说,每次看到生活困难还特别快乐的人,她都很感动,这种感觉是别人体会不到的。她现在就希望社区能越变越好,所有的居民都因为社工的努力感觉更加温暖幸福。
张媛
■新闻时评
给这一代铺路的社工更多掌声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没能跟上正常的社会脚步,有的游荡在社会边缘,有的陷入生活困境,有的甚至成为社会的“阴影”。而社工的出现,开始给他们带来命运的改变——据近日《人民日报》报道,江苏无锡市崇安区推出一项名为“七彩工程”的社区服务,由专业社工为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贫困无助者和流浪乞讨人员、流动人口、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老年人、闲散青少年等人群,提供专业的、精细化的社工服务。针对每一人群的服务项目由一种颜色命名,如红丝带项目的服务对象为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及高危人群等;绿丝带项目的服务对象为6周岁至25周岁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这一社区服务新模式因其覆盖人群广及精细化而受到社会关注。
社工,不同于街道居委会的大爷大妈,他们有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劳动保障、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正等社会服务中,添补着非专业人士难以胜任的空白。比如,为贫困及留守儿童提供免费学习辅导,为“空巢老人”排解孤独提供生活帮助,为贫困白血病患儿及时募集救命钱……
以住,残疾人有事可以找残联,可残联不可能吃喝拉撒、大事小情全包。在看守所、拘留所,专业社工为挽救失足青少年所做的事,则是狱警做不来的。某种程度上,社工是在原有社会救助及社会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以专业的、细致的、人性化的服务,化解以往难以解决的人际间纠纷与矛盾。
时下我国各地社工服务多以贫困人口、农村留守儿童、受灾群众、农民工、失地农民、老年人、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问题青少年、优抚安置、流浪乞讨人员以及违法犯罪人员为重点,这是我们的现实状况所决定的。毕竟,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一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这些弱势人群最渴望阳光与温暖,而社会和谐与发展的前提之一,则是这些人群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别小瞧了社工的能量和价值。刚刚在法国巴黎闭幕的第九届“流浪汉世界杯”中,有一支来自香港的球队。这支由香港社工从街头流浪汉中挑选、组织起来的球队,在几次参赛后出现这样的变化,约有70%的队员努力开始了新的人生——他们在赛场上追逐着胜利的快感,同时拾起了重生的自尊和自信。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起来,我国内地的这一代社工注定是铺路、拓荒的一代。毕竟,社工在我们这里刚刚起步——5年前,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建设宏大的社工人才队伍”;3年前,13万多人参加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社工的职业化由此“破冰”;1年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现实中,公众对社工这个职业了解依然有限,社工的职业声望和薪金待遇普遍不高,社工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他们需要鼓励和掌声,需要制度层面的支持。
如果一位社工站在你面前,请尊重他,并把鼓励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