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悦悦父亲担不起
来源:宁国人才网
时间:2012-03-03
作者:宁国人才网
浏览量:
慈善公信之殇
小悦悦离世后,如何处理捐款引发世人关注。对此,父亲王持昌表示,各地捐来的善款将会通过慈善资助或者其他方式,捐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眼下,他正在逐步兑现自己的承诺,继第一笔善款6万元捐给广东茂名白血病患者陈良发之后,又向在北京住院治病的安徽贫血女孩李惠千捐出善款3万元。
就目前所知的情况来看,处理善款的过程中,小悦悦父亲尽可能做到公开透明。从开设银行专门账户,到前往医院捐出善款,所有环节都在媒体监督下进行,每一笔善款的去向,和受捐人的情况,都在媒体和网络上公开。尽管如此,却仍有太多的风言风语扑面而来。他本人每天都能接到很多的电话和短信,质问善款的去向,质疑他在敛财。
郭美美事件,诈捐门、发票门、卖药门等一系列负面事件,让中国慈善的公信力下降。今年七八两个月,全国慈善组织共接收捐赠8.4亿元,降幅达86.6%。专业化的慈善组织尚且如此,一个普通公民的个人救赎,又如何抵挡来自公众的“习惯性质疑”?在先入为主的猜忌和质疑之下,小悦悦父亲不管怎样做,都会招来非议。即使抓住了媒体这株救命稻草,也无法堵住悠悠众人之口,证明自己的清白。
现代慈善观念认为,慈善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事业。逃避慈善组织的规模运作,倒退回一对一的直接救助,不仅违背了公益慈善的发展趋势,也无助于拯救慈善的形象。小悦悦父亲的尴尬窘境,再次凸显重树慈善公信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唯有给慈善运作以刚性规范,真正让慈善成为“玻璃缸里的鱼”,才能避免善款变味成为烫手山芋。